大體老師的心願

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 李鶴振

大體老師的心願

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李鶴振

大體老師的心願

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李鶴振

李鶴振是極少數在生前就與未來要上解剖課的醫學生見過面的大體老師。他因胰臟癌末期,醫生宣布只剩三個月的生命,於1997年2月住進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安寧病房),並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

當他呼吸困難時,醫生建議做氣管切口,李鶴振顧慮身上若動刀未癒合,就不能捐大體,因此沒有接受醫師的建議。他生前面帶微笑、語氣平靜地跟醫學生們說:「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完成大體捐贈,需要符合許多條件,其中包括不能罹患重大法定傳染病,C型肝炎就是其中之一,王陳蓮花就罹患了這個疾病,她高齡90歲才去治療C肝,王陳蓮花在兒子的陪同下耐心地完成療程。

台北榮總醫師李癸汌對於她如此堅定地要捐贈大體的心願,相當佩服:「我們以前當醫學生,也會做人體解剖,當時也是想說這些人怎麼願意,很感激這些人。你看她這個年紀她還有這種想法,我們看到很多臨終的病人,很重視他身體的保存,但有人就是願意,我很感佩阿嬤的這種精神。」

「我們期許同學永遠記得大體老師的大愛,再將這份愛用在病人的身上。」

在大體老師啟用典禮上,司儀代表師長緩緩地說出師長與家屬的期許。耶魯大學的努藍教授 (Sherwin.B.Nuland) 曾經說:「一個醫學生初次面對人體的感受,會決定他以後面對病人的態度。」

{

親愛的老師,謝謝您給予我們無限的包容,讓我們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成長,在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接受我們的打擾,帶領我們探索人體的奧祕,謝謝您這一學期的陪伴,您辛苦了。

或許是因為「認識」大體老師,何翰蓁老師說,常看到學生不小心割錯或剪錯組織,會脫口而出跟大體老師說「對不起!」「學生認識大體老師,不會不敢動刀,反而多一些謹慎,更有一股力量鞭策自己。」這是對大體老師的尊重,也是對家屬的感激。

解剖學不止是一門學習專業知識的課,透過融貫在解剖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慈大王曰然老師期望這些未來的醫師們,能領悟視病如親的真諦:「解剖學是學生面對人體的第一門課,如果在第一堂課,就給學生很溫暖的、人的感覺,大體老師的心意,還有家屬的心意,灌注在你身上,他將來在醫院裡面,是一個冷冰冰的醫師的機率,會不會比較低呢?我們希望醫師可以有更多的同理心。」

「……學期中,受到老師您的感召,在思量許久後,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有一天,我也將躺在您曾經躺過的教學台上,傳遞生命的璀璨光輝。」現為內科醫師的連思涵,至今不忘大體老師的恩澤:「我希望病人在走進診間的時候,可以感覺這個診間是溫暖的,讓他覺得我有心、也有能力要幫助他,不要辜負老師。」

一位大三學生寫給大體老師的信

「親愛的老師,謝謝您給予我們無限的包容、犯錯的機會,讓我們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成長,在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接受我們的打擾,帶領我們探索人體的奧祕,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向您無私的大愛表達謝意,只期望在未來能完成承諾,披上白袍,成為撫去病痛、溫暖病人,仁心仁術的醫師。親愛的老師,謝謝您這一學期的陪伴,您辛苦了。」

一位醫學生在DCARD上寫下對大體老師的感恩與敬意

大體老師不僅傳授醫學知識,其捨身奉獻的精神,也教導學生珍貴的人性關懷;他們改寫傳統生死觀,化生命凋零為昇華,也開啟了良醫的修煉之路。

當學生遇見家屬

當手術刀劃在大體老師身上,醫學生不僅學習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也藉由與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的連結,體認感恩及尊重的意義。

「全人」的醫學教育

大體老師的善念和遺愛,讓醫學院解剖課不只是醫療課程,更是一場生命教育。

師者與家屬之心

「成為醫師,不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王曰然

製作團隊

企劃、撰文|崔菊芬、石筱薇
視覺設計、網頁設計|徐昱婷、曾釋嫻
採訪|陳明輝、楊景卉、洪駿達
攝影剪輯|鄧志銘、林建利
平面影像|蕭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