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的醫學教育

大體老師的善念和遺愛,讓醫學院解剖課不只是醫療課程,更是一場生命教育。

「全人」的醫學教育

當手術刀劃在大體老師身上,醫學生不僅學習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也藉由與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的連結,體認感恩及尊重的意義。

「全人」的醫學教育

當手術刀劃在大體老師身上,醫學生不僅學習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也藉由與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的連結,體認感恩及尊重的意義。

「很感謝老師將自己的身體奉獻給我們學習,老師不只用身體做為榜樣,老師的身教和言行也給我們醫學之路很大的影響。」這是醫學院大三學生盧品叡在教師節對大體老師說的話。

簡單恭敬的教師節奉茶儀式

從2008年開始,慈濟大學醫學生主動提起,想在教師節謝謝大體老師。醫學生以簡單莊嚴的奉茶儀式,感謝老師以身軀教導。各組學生們會事先向家屬打聽老師喜愛的食物,各種零食飲料整齊的擺在托盤裡,「這是我們老師喜歡吃的東西。」學生們一星期有超過20小時在老師身上學習,可說是建立了特殊的師生關係,每堂課開始前,都有一分鐘左右的默禱儀式,對於學生默禱的內容,老師們是不會知道的。

不過在一次大體課程結束後的感恩追思典禮中(學生們以音樂戲劇等表演,傳達心中的感謝),慈大何翰蓁老師從學生的短劇演出中看到了他們的心聲:「老師,我今天考得很好喔,謝謝你。」「老師,我不小心把你的組織弄壞了,對不起。」典禮中同學們也會上台表達心中的感謝:「在這四個月中,我有過愧疚,因為我曾經劃錯不只一刀;我有過沮喪,因為安排的進度常常趕不上。然而,老師始終都是如此安詳寧靜,讓我反省自己的學習方式。」大體解剖課程傳授的不只是專業,還結合了生命教育和感恩的意涵。

解剖學科的醫學人文教育

為期一學期的解剖課,對學生來說,是一場高壓力學習的硬仗。在解剖課開始之前,學校會舉行開學考,人體有206塊骨頭、640條肌肉,學生要熟悉這些部位的專有名詞,記住肌肉附著位置的起終點,以了解肌肉如何帶動骨骼。這也表示他們在暑假時就得先讀書。「你一定要把自己準備好才進教室,那才不辜負老師把他身體捐給我們學習,才不辜負家屬等了這麼久。」無語良師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操,總是影響著慈大王曰然老師的授課態度。

除此之外,慈大解剖課也首創加入最後縫合的步驟,維持大體老師遺體的完整,何翰蓁老師說:「經過一學期,學生們對大體老師都頗有感情了,學生們都很認真縫合,特別是臉部,總是派手最巧的組員去縫。」認真收尾讓大體老師體面漂亮的離開課堂,是學生們表達敬意與謝意的方式。

從親自家訪、仔細縫合大體、莊重入殮、打掃火葬場等,除了尊敬逝者、撫慰家屬,更是啟發學生立志成為良醫貢獻社會。大體老師火化典禮前一天,學生們會去打掃火葬場,維持場地的莊嚴聖潔。王曰然強調:「你不會在25歲畢業的時候,突然變成一個好醫師,這些能力是需要練習的。能尊重大體老師,才懂得反省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傷害病患或家屬。」

如今,為了表達對大體老師奉獻精神以及家屬的感謝,台灣各大醫學院都有完整的捐贈流程,從啟用到教學結束後的火化、安奉骨灰等詳細說明,各醫學院也多會舉辦大體老師的公祭,表達敬意與謝意。感恩與尊重,已然成為解剖學科教學的核心價值。

「生死無礙,來去自如,這不僅是大智慧,也提升了生命的價值。」這是證嚴法師對大體老師無私大捨的尊敬與讚歎。

當學生遇見家屬

當手術刀劃在大體老師身上,醫學生不僅學習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也藉由與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的連結,體認感恩及尊重的意義。

大體老師的心願

「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李鶴振

師者與家屬之心

「成為醫師,不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王曰然

製作團隊

企劃、撰文|崔菊芬、石筱薇
視覺設計、網頁設計|徐昱婷、曾釋嫻
採訪|陳明輝、楊景卉、洪駿達
攝影剪輯|鄧志銘、林建利
平面影像|蕭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