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與家屬之心

「成為醫師,不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人的幫助。」-王曰然

師者與家屬之心

「成為醫師,不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人的幫助。」-王曰然

師者與家屬之心

「成為醫師,不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人的幫助。」-王曰然

我們希望學生們能把大體老師當作「人」,而非「物品」看待。 – 何翰蓁

大體老師捐出之後,經過防腐作業,要放置在遺體儲存室長達三、四年才能啟用。在這段時間裡,每逢清明、年節或者大體老師生辰、忌日,許多家屬都會來這裡弔唁。

負責大體解剖教學何翰蓁老師的舊識 – 牙醫師蔡宗賢,生前參與偏鄉義診,足跡累計超過32萬公里,不幸正值壯年病逝,蔡宗賢也捐贈大體遺愛人間。在他的名牌旁邊,貼了好幾張稚女所寫的便利貼:「爸爸,ㄓㄨˋ 您父ㄑㄧㄣ節快樂……我會好好ㄉㄨˊ書,ㄖㄤˋ 您放心的」「爸爸,我好愛您ㄛ,我想您還會做我爸爸的」……每次看到這些留言,何翰蓁都覺得責任重大,「我們會非常慎重對待您的家人,請您放心。」

要完成親人捐贈遺體的心願,家屬與眾人的付出,不亞於捐贈者的大捨之心。施素英回想當時先生因觸電意外過世時的情景:「其實心情是很慌亂的,但是要感恩很多的貴人來協助。女兒早上七點多到法院,申請法醫開死亡證明,遇到一個人聽了她的來意,就提早上班協助該走的流程,讓法醫完成驗屍。」而當時蘇花公路又因颱風導致交通中斷,救護車無法通行,家屬與友人經多方聯繫,改以鐵路運送,讓大體在24小時內送到花蓮,「這是他的心願,我們要協助他把這個願達成。所以,當你要完成一件善良的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忙。」

「我之前在學的時候,老師從來沒提醒我們這件事情,就是不停的以分數為考量,在這個地方(慈大),有太多動人的故事,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奉獻在這上面,我要以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這個課程?」王曰然老師初來慈濟大學任教的那年,癌末的父親表達了想當大體老師的想法,王老師以捨不得而拒絕了,「過了很久之後,我就覺得,真的是不孝順,如果自己的爸爸捨不得切,那為什麼別人的爸爸就捨得切,所以現在媽媽說要捐,歡迎!」

大體解剖課是透過解剖人體,實地了解人體的構造,因此是醫學生邁向醫生的第一關,學生要事先熟背很多知識,再到大體老師身上實做,並通過解剖學老師的嚴格考試。因此王曰然會要求學生,做好功課再進教室:「如果沒有準備好,怎麼對得起大體老師?」

整個學期老師緊迫盯人的教學與考試,甚至周末,還要約談學生、回答學生的問題。何翰蓁思索,為什麼願意這樣奉陪到底?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豁然開朗了。「將來這孩子若成為醫生,我有沒有信心讓他(她)幫我開刀治病?」為了培育良醫,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

醫者仁心,是王曰然對學生的期許:「現在有太多疾病,它註定人就是會走向死亡的這條路,這個路上需要的是醫生的陪伴與溫暖,所以希望我們的學生,要有溫暖的心,我覺得是大體老師,教會了我們應該有的,人的這個感受。」

{

無語的大體,成爲醫學病理及生命教育的良師。

跨越生死師生緣,大體老師用生命孕育醫界幼苗

從慈濟推動大體捐贈迄今,22年來,已有1091位志願捐贈者圓滿願望,或獻身於醫學生大體解剖的基礎學科;或在模擬手術教學中,讓醫師練就更精熟的技術。

慈濟尊稱大體老師為「無語良師」,他們無法用自己的音聲,為醫學生及醫師們講課,但「寧可自己被劃千刀,不願學生在病患身上錯劃一刀。」以身示教的大愛精神,不僅傳授醫學知識,也在潛移默化中,教導了彌足珍貴的人性關懷,完整了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醫療學習歷程。

參考資料

9

北區七家醫學院遺體捐贈聯絡中心

9

慈濟大學遺體捐贈室網站

9

何翰蓁,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八旗文化

9

盧蕙馨,大體捐贈:死亡的超越與聖化

9

經典雜誌218期

9

慈濟月刊526、622期

9

大愛電視【大愛全紀錄 – 功課】

9

大愛電視【大愛全紀錄 – 白袍的試煉】

9

大愛電視【白袍的試煉 – 我的三位老師】

9

大愛電視【同學好同協 – 向無語良師學習】

9

大愛電視【我的老師這樣教 – 王曰然】

9

大愛電視【青春愛讀書 –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當學生遇見家屬

當手術刀劃在大體老師身上,醫學生不僅學習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也藉由與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的連結,體認感恩及尊重的意義。

大體老師的心願

「有一天你們真的能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李鶴振

「全人」的醫學教育

大體老師的善念和遺愛,讓醫學院解剖課不只是醫療課程,更是一場生命教育。

製作團隊

企劃、撰文|崔菊芬、石筱薇
視覺設計、網頁設計|徐昱婷、曾釋嫻
採訪|陳明輝、楊景卉、洪駿達
攝影剪輯|鄧志銘、林建利
平面影像|蕭耀華